检索结果
|
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与民族团结 |
作者: |
蒙元耀 |
主题: |
民族, 语言, 文字, 平等, 团结 |
年份: |
2010 |
出处: |
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
摘要: |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谐环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与保障。 |
|
|
语言平等与和谐社会构建 |
作者: |
蒙元耀 |
主题: |
语言, 平等, 社会, 和谐 |
年份: |
2007 |
出处: |
广西民族研究,2007 年第4 期 |
摘要: |
本文尝试从语言文字平等的角度探讨和谐社会构建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语言平等问题涉及少数民族的权益, 也涉及多元文化保护。国家的经济、文化要和谐发展, 就必须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 让弱势语言文化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
|
|
西江流域的语言分布 |
作者: |
蒙元耀 |
主题: |
西江, 民族, 语言, 分布 |
年份: |
2012 |
出处: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04期 |
摘要: |
西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语言富矿地带,以语言种类众多而扬名。壮、汉、苗、瑶、侗之外,尚有许多人口较少但文化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这些风俗各异的民族共同生活在西江流域上,创造了光彩灿烂的历史文化。探讨这个区域的语言分布状况,了解各群体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构成,对构建和谐社会很有帮助。 |
|
|
语言看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 |
作者: |
韦树关 |
主题: |
越南族, 壮侗语族民族, 语言, 文化渊源 |
年份: |
1999 |
出处: |
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
摘要: |
本文从稻作农业、建筑、饮食、生活用具等几组词汇和歌谣韵律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关系。 |
|
|
越南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变异 |
作者: |
韦树关 |
主题: |
越南, 跨境, 壮侗语族, 语言, 变异 |
年份: |
1999 |
出处: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
摘要: |
越南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与我国壮侗语族语言相比,从语言功能到语言结构都产生了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有三:居住环境、发展程度与人口因素;越南国语越语的影响;语言自身的发展 |
|
|
壮语造词法的初步研究 |
作者: |
韦树关 |
主题: |
造词法, 壮语, 综合式, 词缀, 偏正式, 社会交际, 造词方法, 语言, 创造新词, 句法学 |
年份: |
1991 |
出处: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
摘要: |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以及语言本身的发展,都要求语言中不断地造出新词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如当社会上出现“犁”这一事物时,在壮语中人们便运用音义任意结合的方法,用“cae”这个符号来表示它;又如社会上有“猫”这一事物,在壮语中人们又运用摹声的方法,用“meuz”这个符 |
|
|
中国语言文字法律完善若干探讨——中国外语教育制度研究系列之十 |
作者: |
龙耀, 李雪岩 |
主题: |
语言, 文字, 法制 |
年份: |
2006 |
出处: |
理论与改革 2006 (02) 129-132 |
摘要: |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指出了中国语言文字领域的系列违法现象,并对中国语言文字法制完善做了若干探讨。 |
|
|
论民族语言权——兼评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 |
作者: |
龙耀, 李雪岩, 李娟 |
主题: |
民族, 语言, 权利 |
年份: |
2007 |
出处: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2) 155-156 |
摘要: |
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强调各民族语言完全平等,不得强迫一个民族学习、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指导下平等保护各民族的民族语言权。但是,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将中华民族儿女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基本权利受制于美利坚等外国民族的语言,如果中华民族儿女不学习美利坚等外国民族的语言,将被剥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基本权利。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值得反思,必须改革,应该将外语降格到选修位置,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学习外语。 |
|
|
论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跨文化经济交际 |
作者: |
周锰珍 |
主题: |
语言, 跨文化交际, 商务话语 |
年份: |
2004 |
出处: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05-109 |
摘要: |
在跨文化经济交际中 ,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 ,并提出如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经济交际的建议。 |
|
|
语言本质与写作功能 |
作者: |
冯仲平 |
主题: |
语言, 存在, 思维, 写作 |
年份: |
1998 |
出处: |
教学与管理 1998 (03) 68-73 |
摘要: |
本文主要从语言与思维、存在的关系上探讨了语言的本质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与地位,并由此为出发点,分析了语言的命名与写作对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各类文本的创造与影响,从而提醒人们在语言的运作(写作)与理解(阅读)过程中应持的审慎态度。 |
|
|